当深圳湾的晨光为赛道镀上金边,何杰张开双臂冲过终点线的瞬间,全场欢呼如潮涌。这条串联起深圳与香港的赛道,不仅以全运史上首场跨境马拉松赛事写下新篇,更见证了宁夏选手何杰将“亚运冠军+全运冠军+全国纪录”集于一身的大满贯时刻。赛后,何杰说:“这枚金牌,宁夏等待了38年。”
2小时12分07秒,这个刻在计时器上的数字,不仅是第十五届全运会男子马拉松的冠军成绩,更是中国马拉松“大满贯”传奇的新注脚。从宁夏平罗的乡间小路到全运会跨境赛道的冠军领奖台,这位被跑友称作“杰神”的年轻人,用双脚丈量出奋斗的距离,用毅力诠释了体育的真谛。
何杰的冠军之路,从来不是坦途。1998年出生的他,小学时就展露运动天赋,包揽校运会中长跑冠军的荣耀背后,是课后加练时磨破的跑鞋。15岁正式踏入专业训练领域,从5000米、10000米跑到马拉松赛道的转项抉择,意味着要与更漫长的孤独和更严酷的体能极限对抗。当他以陪练身份在山东队接触先进训练理念时,当他在早期比赛中成绩平平却从未放弃时,那些浸透汗水的日夜,都在为日后的爆发积蓄力量。2019年秦皇岛马拉松的亚军让他崭露头角,杭州亚运会的金牌让亚洲见证中国速度,而如今全运会的夺冠,让他集齐三大荣誉,成为中国马拉松史上当之无愧的领军者。
这场跨境赛事的胜利,是实力与战术的完美演绎。发令枪响后,73名顶尖选手组成的集团中,何杰沉稳地保持节奏,不疾不徐地跟跑在前排,将体力精准分配在42.195公里的征程中。35公里处的关键加速,如猎豹突围般打破僵局,他用逐渐加快的步频和有力的摆臂,拉开与对手的差距,这背后是三赴肯尼亚高原训练的积淀——在海拔2200米的红土路上,他与世界顶尖选手同场竞技,在“集体长距离日”的高强度训练中打磨耐力,在稳定的气候环境中雕琢配速。最后1公里,2分58秒的冲刺速度,是科学训练与顽强意志碰撞出的火花,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而坚定。
比冠军更动人的,是他对体育精神的坚守。面对过往比赛中的争议,他以“枪响就要全力以赴”的信念回应质疑,用“职业生涯不允许退缩”的担当直面压力。这份坚守,让他在训练中拒绝舒适区,即便已是中国纪录保持者,仍选择在肯尼亚的红土上负重前行;这份担当,让他在赛场上既懂得保存体力的智慧,更拥有发起冲击的勇气。当他冲线后掩面动容的瞬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冠军的喜悦,更是一个追梦者卸下重担后的真情流露,是钢铁意志下的柔软底色。
红土淬炼锋芒,汗水浇灌梦想。当何杰在赛后高喊:“谁说宁夏生长不出来玫瑰?我就是!”的时候,也表达了他对宁夏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自己为家乡贡献体育成就的自豪。当晨光再次照亮赛道,这位“杰神”的下一段征程已然开启,而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一名真正的”运动榜样“ ,他将带着这份坚韧与执着,为家乡、为中国,跑出更辽阔的未来,书写更璀璨的篇章。
(运动邦\运动榜样征集评审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