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5日,三星杯世界围棋大师赛半决赛战罢,中国棋手丁浩九段执黑中盘击败韩国老将金志锡九段,连续第三届晋级决赛。 由于另一场半决赛中廖元赫已率先淘汰朴廷桓,中国队提前包揽冠亚军,实现三星杯三连冠仅一步之遥。
这场胜利不仅延续了丁浩个人在世界大赛的强势表现,更凸显了中国围棋在人才培养和训练体系上的系统性优势。
丁浩的冷静与金志锡的误算
丁浩与金志锡之战,从布局阶段便充满暗涌。 执黑的丁浩以稳为主,金志锡的白棋则试图通过主动进攻打破平衡。 战至中盘第40余手时,局面仍呈胶着状态。 转折点出现在第50手左右,金志锡在右路战斗中出现误算,导致数颗白子被黑棋包围。
丁浩迅速抓住机会将右边实地连通,胜率瞬间飙升至90%以上。 金志锡此后虽奋力反扑,但丁浩始终未给对手翻盘机会,最终凭借精准的收束锁定胜局。
这场对决体现了两位棋手的风格差异。 金志锡擅长激烈对抗,常依靠读秒时的直觉搏杀;丁浩则更像一台精密的“AI执行器”,每一步都力求接近最优解。
面对金志锡的猛烈攻势,丁浩选择避其锋芒,通过稳健的应对消耗对手耐心。 当金志锡因时间压力出现计算失误时,丁浩迅速将优势转化为胜势。
廖元赫突破自我,中国双雄会师决赛
另一场半决赛同样精彩。 24岁的廖元赫九段执白164手击败韩国排名第二的朴廷桓九段,职业生涯首次跻身主要世界大赛决赛。
廖元赫本次三星杯之旅含金量十足:他先在八强战淘汰了韩国第一人申真谞,半决赛又顶住朴廷桓的反扑,在局面一度微妙的情况下,凭借后半盘的稳定发挥笑到最后。
廖元赫的突破意义重大。 他此前世界大赛最佳成绩仅为2024年梦百合杯四强,此次连胜申真谞、朴廷桓两大韩国顶尖棋手,证明了中国年轻棋手的成长速度。 他与丁浩的决赛“内战”,也将是00后棋手首次包揽三星杯冠亚军。
丁浩的三年蜕变
25岁的丁浩如今已是中国围棋的标杆人物。 2023年他连夺LG杯和三星杯,成为中国首位00后围棋世界冠军;2024年三星杯卫冕成功后,他已拥有三个世界冠军头衔。 本次三星杯他再度展现大心脏,从八强战起连续扛住关键考验。
丁浩的棋风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他善于利用AI训练提升布局精度,比赛中极少出现情绪波动。 与依赖爆发力的传统棋手不同,他的优势建立在持续积累微小概率上,如同精密仪器般稳定运行。 这种“理性围棋”风格,使他成为当今棋坛最难被击败的选手之一。
中韩训练体系差异
三星杯四强中韩棋手对比折射出两国围棋生态的差异。 中国队此次包揽四强,丁浩、廖元赫等新生代棋手背后,是国家队系统的支撑。 中国棋手享有集体研究、AI数据分析、心理辅导等资源,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
韩国围棋仍偏重个人能力。 36岁的金志锡此次孤身闯入四强已属不易,但面对更年轻、训练更系统的丁浩,老将的耐力与计算深度明显落于下风。 韩国棋手近年来在世界大赛中往往依赖申真谞等个别顶尖棋手,一旦主力失守,整体厚度不足的问题便暴露无遗。
历史数据下的格局变迁
三星杯历史夺冠次数上,韩国曾以14次领先中国的13次。 但近10届比赛中,中国棋手8次夺冠,韩国仅由申真谞在2022年获得一冠。
本届比赛中国队提前包揽冠亚军,使双方夺冠次数持平为14次。 若丁浩最终夺冠,他将成为继李昌镐之后,历史上第二位实现三星杯三连冠的棋手。
从年龄结构看,中国围棋的梯队建设更具可持续性。 丁浩、廖元赫等主力均在25岁左右,王星昊、谢科等更年轻的棋手已崭露头角。
韩国棋手则面临新老交替难题,金志锡、朴廷桓等老将后,尚未出现能稳定挑起大梁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