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7日,第11届首都高校铁人三项赛在北京昌平十三陵水库开赛,作为尘封多年的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赛道,来自北京各所高校的百余名运动员齐聚于此,共逐奥林匹克荣光!刚刚完成重建的北京大学铁人三项代表队派出20位选手, 首战即告捷:在甲组高校全部9个组别中,勇夺6个组别的冠军,以6金4银1铜的绝对优势获全场总积分第一名!
建队
在2024年之前,铁人三项代表队作为体教部非常设队,主要从户外队等代表队中临时抽调选手参与大体协下辖赛事。随着铁人三项运动的普及,在体教部领导支持下,由指导老师卢福泉副教授牵头重建了铁人三项代表队,来自药学院的钟毅(自行车队)和医学技术研究院的邵闻睿(游泳队)分别担任队长与副队长。
重建后的铁人三项队由来自游泳队、自行车队、中长跑队、赛艇队、龙舟队和轮滑队等多支代表队的队员构成,9月2日,首批队员们齐聚体教部318教室召开首次代表队会议,正式宣告代表队的成功重建。
训练
铁人三项是一项由游泳、骑行和跑步构成的综合运动,这一先天要素决定了其训练的复杂性。在建队前的筹划中,来自自行车队的钟毅、游泳队的邵闻睿和中长跑队的王若熙认为铁三队作为一支年轻的队伍,完全可以从成熟的各支代表队中吸取经验,训练主要由分散在游、骑、跑代表队的专项训练和集中在铁三队的公开水域训练、换项训练与联项训练组成;【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训练模式可能是当下最适合最高效的训练模式,在此共识的指导下,代表队开展了数月有针对性的训练。
八月初,北京市大体协公布了《首都高等学校第十一届校园铁人三项赛比赛通知》,铁三队重建后的第一战来了!
赛道
第十一届首都高校铁人三项赛在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水库铁人三项赛场开展。昌平,这片曾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赛的圣地,尘封多年再次迎来了铁三运动的盛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颁奖典礼上,伴随着层层递进的《茉莉花》旋律,现场气氛逐渐达到高潮。当冠军Jan Frodeno的名字被宣布时,他兴奋地跃上冠军领奖台,眼中满含激动与喜悦的泪水,留下了难忘的瞬间。这一刻,将“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深深镌刻在昌平十三陵水库的赛道上。
本次首高铁人三项赛以超短距离形式开展,设男女三项全程、男女及混合接力、男女水陆两项和男女骑跑两项九个组别组成,赛道由在十三陵水库的300米游泳、环十三陵水库起伏路的8公里骑行及在十三陵水坝的1.6km跑步组成,赛道风景宜人,水质优秀。
比赛日
比赛日清晨,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选手们在体教部前集合。或许是有些紧张,第一次参加铁三比赛的郑思岚和徐亿萱很巧合地都提前很早赶到了出发集合地,徐亿萱打趣到:“要不是参加的是团队接力赛,这个天气我真想放弃了。”郑思岚也在一旁感叹到”铁三接力,传递的不仅是棒次,更是精神和陪伴。”是啊,三个人三个项目,三人成行,风雨也无阻。
在前往赛场的路上,领队和大家一再强调雨天路面湿滑,自行车项目一定要注意控速避免滑倒。抵达赛场后选手们纷纷开始准备换项区的准备,不少选手是第一次参加铁人三项比赛,对于铁人三项比赛的准备工作显然还有些许陌生。作为中长跑队主力选手,王若熙同学看着纹身号码贴纸一脸茫然:“这是田径比赛从来没用过的装备啊。”不过很快就有之前比过铁人三项比赛的同学为王若熙妥善的贴好了纹身贴纸,而王若熙在稍后的女子骑跑两项中拿下了冠军。随着比赛时间临近,雨势越来越大,不少同学冷的直打寒战,群英铁三俱乐部的刘忠老师慷慨地拿出了提前备好的雨衣给同学们披上。
临近发枪,当走上出发浮台看见十三陵水库宽阔的水面,虽然赛前在昆玉河进行了多次公开水域训练,第一次参加铁三比赛的邵闻睿显然还是有些打鼓,裁判员耐心的和邵闻睿讲解了比赛的绕行规则。随着发令枪响,选手们纷纷纵身入水,不止一名第一次在公开水域游泳的选手感慨:原来公开水域的水是绿的,而且还这么绿。邵闻睿同学全场最快的速度拿下了游泳赛段并获男子水陆两项冠军。游泳队的刘栗汀和陈润平紧随其后,选手出水以后跑往换项区的路上,卢福泉老师在为选手们加油呐喊,一声声“北大加油”的鼓励从起点到终点不绝于耳。
与此同时,男子和女子骑跑两项也正在进行,自行车队的黄正和中长跑队的王若熙在第一阶段的跑步就建立起了领先优势,而他们也将优势一路保持了下去直至终点,分别拿下了两块冠军奖牌。赛后黄正表示:“十三陵的赛道起伏变化很大,弯道也需要精准的控制,而雨天则进一步增加了比赛的难度,汗水混杂着被前轮带起的积水拍在脸上眼睛有点睁不开,但还是必须让注意力高度集中。”而赛前在跑廊苦练上下车技术的王若熙,显然“专项练习”让熙神收益颇大,熙神换项仅耗时1分52秒,果然每一分努力,都会成为胜利的一部分。
男子和女子的接力三项进入骑行阶段,选手们纷纷跨上自行车,自行车赛段出发就是一个坡度不小的爬坡,不少其他选手只能推行前进,但北大铁三队在赛前专项的变速训练显然让选手们都颇为顺畅的完成爬坡进入了起伏路。
自行车队主力吴敬一在赛记中写道:“第一趟去程轻松追上唯一一位前面的车手,放松警惕但被后面车手在第二趟去程追上,然后奋起直追表情也逐渐狰狞,在第二趟回程成功拉爆,把第一的位置留给了接力的队友,努力感拉满,我们是冠军!”在骑行阶段大家遇到了对向骑行的各个队友们都很默契的大声相互加油鼓气,可能这就是团队之所以为团队的意义。
男子接力跑步一棒的莫若衡在赛记中写道:“我从来没有专门练过中长跑,速度能力很差;前几百米太激动了,居然用2分25的等强配速跑了将近500米,并且还冲了一个大坡,这直接导致后程戴上了痛苦面具并且掉速严重。经过折返点以后,我看了一眼,疑似对手大概在我身后30-50米,而这时候我的配速已经掉到大概三分半了。很危险,我想,他一脚油门就上来了。紧张,绝望。我还能加速吗?还能再快一点吗?实在是加不动了。减速吗?摆烂吗?只要稍微松一点劲,就能轻松地呼吸了,就不会喘不过气了。但是……‘我们可是要拿冠军的啊’!能不能夺冠,也许不在于能跑多快,而在于有多想赢。我,有多想赢?我曾和队友开玩笑,说只要你们前两棒给我拉出90秒,世界纪录都撵不上我。90秒还是太异想天开,但我靠谱的队友还是给我创造了5-10秒的净优势,能拿到男子接力的冠军,真的完全是润平和敬一的功劳。”
不多久,参加男子和女子个人三项的钟毅和杨汇盈也即将到达终点,与其他项目不同,个人三项男女两个组别北大都只各派出了一位选手参赛,这也意味着压在这两位选手肩头的担子更大,有趣的是这两位选手都以五分钟的优势大幅领先第二名,但过线后第一件事都是立即找队友确认自己前面是不是已经没有其他选手了。赛后铁三名教练张楚开玩笑道:“汇盈果然会赢。”
后记
正如王若熙同学在赛后总结中写道:“跑下去就行了,总有跌宕起伏,也可以暗暗期待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次比赛赛前和赛中有太多插曲,但是同学们总能相互扶持着去解决每一个困难,相互鼓励着一同奔向终点线。
作为北大最为年轻的代表队,首次赛事就能如此欢欣,离不开体教部的领导老师们的指导和各支代表队的帮助,同时也需要感谢北京高校联队、群英铁人和未名铁人在软硬件上的支持。这场比赛是一个好的起点,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得更远,向着下一次胜利前进。
来源:北大铁人三项代表队
文字:钟毅
责编:张冰
排版:刘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