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是中国人和世界各地华裔十分喜爱的棋类运动项目。
据说2200多年前战必胜、攻必取的“兵仙”韩信,发明了一种象征军事对抗的游戏,叫做叶子棋,倡导麾下士卒在每次战役的空闲,两人一组,各自用自己稍稍加工的叶子,就着地面划成的方格棋盘里,进行布局对弈;让他们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提高军事素养。后来流传到民间,历经不断改进,到宋代又在棋盘中间增划了一道“楚河——汉界”强调了韩信的时代信息。故而韩信也被后人尊为象棋鼻祖。一则更具体的民间故事,被收集在《象棋百科》大型辞书中。
在韩信故乡,有关象棋的现实故事也非常精彩。
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海外华侨领袖谢逊侠动员向抗战将士募捐的同时,摆起了《共纾国难》的象棋残局。有一条特别规定:如果与他对弈的路人输了棋,须捐出抗日救援现款,钱数不限。某天机缘巧合,谢逊侠与周恩来对弈起来。当年的残局棋谱后来登载到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大公报》第100期上。经孟宝林、秦九凤的奔走推助,排除种种阻力,终于在周恩来纪念馆西侧的公园,特意设立了《共纾国难》大型棋盘及残局开端分布的棋子,供游客休憩观赏。
据说,1945年周恩来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也下过一盘棋,红方周恩来,黑方蒋介石。从开局下到残局,蒋才发觉自己虽有车、马、炮,但没有形成阵势;而周的帅与兵已形成强大的攻势。蒋介石无奈地说:“恩来棋高一着。”周恩来幽默地说:“蒋先生重视飞机大炮,忽视了兵卒。”生动地反映了“棋如人生”哲理名言,成就了又一段棋史佳话。
韩信与周恩来的故乡淮安,被今人推崇为象棋之都。友人黄培全前年去边陲旅游,进入乌鲁木齐玉石大卖场时,见到一款玉质象棋,标牌上的出厂价为1.8万元。棋盘上印有中国交通干线图,东部城市群中,放大字体的地名“淮安”二字,赫然入目:
(黄培全摄)
今日象棋之都,正在演绎着将象棋推向世界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孟宝林。
在部队长期从事军事工程技术指导的孟宝林,转业来淮安,先后被安排到计委及其下属的城建局领导岗位。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蕴产生了浓厚兴趣的他,为保护好、利用好该地历史遗存,作出的种种努力,可圈可点。本文专门介绍他如痴如醉地传扬象棋文化,并积极推向世界的动人事迹。
(一) 对象棋技艺的自觉传承
孟宝林下班路上,经常被街边围满人群的象棋残局摊吸引住。对弈时间不长,厮杀场面却千变万化,非常精彩,让他看得废寝忘食,于是业余研究起象棋文化来。1995年春,以大众喜闻乐见的五言诗形式,撰72句360字的《象棋歌》,较全面地普及象棋知识,从简述象棋的发展史,到每个棋子的独特功能;从介绍典型套路,到告诫下棋禁忌等,都触及到了。还特请著名书法家、其作品曾在联合国展出的陆春桂先生书写出来,请市级砖雕技艺传承人郭宝平大师勒石成碑。碑藏勺湖碑园。
象棋歌
象戏历史悠,战国博弈扬。北周撰象经,唐皇此艺倡。
明清高手多,佳谱桔中藏。开局形式多,各人有主张。
称雄宫顶炮,常理把马上。仙人前指路,意图探对方。
士角把炮架,宫城先加强。先手象据中,稳守不慌张。
马若出阵去,车炮要跟上。四步不出车,局势必受伤。
车马守河沿,不怕敌来闯。布子讲灵活,重炮不轻放。
中局靠运筹,计谋比高强。少走无根子,相互要联防。
策略不乱变,先手坚决抢。无事进兵卒,要点不能让。
闲着观动静,伺机即冲上。弃子图杀着,前攻后跟上。
敌堡攻不下,腾挪论短长。我优求速胜,彼优防加强。
棋力两相当,议和是经常。残局妙棋多,奇胜有良方。
送子设玄阵,捉将定能成,车马或车炮,中线很重要。
开局炮胜马,残局马胜炮。缺士怕双车,有炮留他士。
马跳卧 槽狠,钓鱼也显能。双将必动将,车炮无阻挡。
兵卒进九宫,定能立大功。七星来聚会,共研桔中秘。
金鹏十八变,梦入神机显。园中竹香斋,适情雅趣在。
韬略元机多,梅花谱喜雪。爛柯神机迷,江湖人也奇。
高堂四大雅,棋弈君一方。以棋广交友,老少乐而康。
乙亥仲春于淮安 孟是非
陆春桂书
(二)为了象棋走向世界
孟老在钻研象棋古谱的实践中,痛感传统记谱方法的局限性:汉字记述,既耗时费神,且易于颠倒方位。痴迷于象棋对弈的他,首创了“象棋新式坐标棋谱”,可以实现电脑快速操作、并与电子屏幕同步显示,扩大场外围观群众,还可促进国粹象棋走向世界的进程。
1996年,江苏省版权局审定《象棋新式坐标棋谱》为新著作,获版权证书。作登字:10─1996─A6─0029号。
2000年9月,在《棋牌世界》发表文章《略论象棋谱式之改革》(第55页),推介象棋坐标棋谱。
2000年11月,在《棋牌世界》发表《中国象棋走上世界的障碍是什么?》(51页)明确指出两点:①在现有的棋具、棋制的基础上,
采用宋朝棋子即文字与图形结合;②采用数码坐标棋谱,让世界各国乐于接受。
稍后,另一项首创的“子力动能理论”,是在笛卡尔数学和牛顿力学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确保在和棋的状况下,也能通过对双方“子力”的计算,判出高下;这就杜绝了名次并列的现象,增强了名次的客观性和竞技的紧张度。
2001年起,设专栏,开展“象棋谱式怎样改革”的讨论。
2001年3月,由淮安报人李正林装帧的《象棋新式坐标棋谱▪首创子力理论》专著由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1年,亚洲象棋联合会中国、马来西亚、越南、日本等十五个会员国,探讨“提倡坐标记谱法,争取政府支持”的可行性
2007年,盱眙县领导接受孟宝林的建议,在国际龙虾节上安排象棋表演赛,获得巨大成功。由孟宝林创意、桂宝林策划“象棋百米大棋盘”创吉尼斯记录。
下图为首届龙虾节开幕式上的象棋舞表演。再下图为龙虾节标志,以棋子为设计元素排成独特的龙虾图案。十余年来,盱眙龙虾节已成为世界饮食名节。
2008.5.孟宝林与桂宝林共同倡议的“韩信杯象棋赛”,在淮阴区政府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楚州区(已更名为淮安区)棋手在首届斩获团体第一名的佳绩。
“韩信杯”象棋赛从此一发不可收,逐渐形成国际性重大赛事之一。近几年,举办地也走出国门(例如2014年在德国举办,2016年在大洋洲举办)。
2015年10月,孟宝林应邀参加第三届中国杭州国际棋文化峰会,并作专题报告:
报告题目预先印发在会议指南上:
与会的德国象棋协会技术主管马丁,将传统象棋子改制为立体雕像形态。孟宝林很感兴趣,邀约刚结识的上海象棋收藏家姜忠诚,利用大会休息的短暂时间,一起与马丁合照留影。后来又将立体象棋及其相关照片附着在放大的合影照片上:
《棋友》杂志社邀集象棋界知名人士,对孟宝林的贡献,专门进行研讨,在与会者支持下授予他“中国象棋特级理论大师”的称号。
孟宝林的有关象棋的数篇论文及个人简介也被收入《象棋百科》大型辞书。
步入90高龄的孟老自费定制的、作为鼓励试用坐标棋谱的纪念徽章:
(三)结语与期望
今日的韩信故乡人,在努力传承并发扬象棋文化方面,作出引人注目的成绩,巩固了象棋之都的定位。
韩信故里淮安推出的“韩信杯象棋赛”已闯出国门,走向世界。
淮安的孟宝林,40年前就在研究中国象棋的普及与提高,并有独特的理论贡献。为有利于检验和推广他首创的 “象棋新式坐标棋谱”与“子力动能理论”等科研成果,盼望教育体育部门在象棋赛事中率先试用坐标棋谱和评分机制,促成理论的转化。
还盼望文化部门审查并批核他本人及他的家庭分别为“象棋技艺传承人”、“象棋技艺传承基地”荣誉称号,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
(2907字)
编辑:文风
运营:文艺先锋